上一頁下一頁
聶隱娘
p2262308954
p2262308763
p2259331252
p2260304863
p2263220500
p2262308743
p2262308054
p2262307165
p2260304926
p2260304701
p2261217875
p2263066280
p2250932483
p2259884525
p2264852347
p2243041860
p2247667482
p2243041366
對不起青春-01
對不起青春-02
對不起青春-03
對不起青春-04
對不起青春-05
對不起青春-07
對不起青春-08
對不起青春-09
對不起青春-10
對不起青春-11
對不起青春-12
對不起青春-13
對不起青春-14
對不起青春-15
對不起青春-16
對不起青春-17
對不起青春-18
對不起青春-19
對不起青春-p2210225818
對不起青春-title
woman
woman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9
26
27
28
19
20
21
22
23
24
25
7288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上一頁下一頁
相片最新留言
-
陳建州主任檢察官 說:Harvard-MIT Center for Ultr...
-
陳建州主任檢察官 說:Harvard-MIT Center for ultr...
-
陳建州主任檢察官 說:哈佛聯合MIT實現256個量子比...
相簿列表資訊
- 最新上傳:
- 2015/08/30
- 全站分類:
- 不設分類
- 本日人氣:
- 0
- 累積人氣:
- 10940
一,“発達障害”是一种什么情况?
这一集重点学生是原健太,一个有发育障碍的孩子。
这里要说明一下,发育障碍有很多种,很多人认为发育障碍就是智商不够,弱智,这是错误的,我们中文里的弱智意思在日语里是“脑机能障害”。而发育障碍在日语里是“発達障害”。“発達障害”的人主要表现是:不能安静下来,无法集中注意力,多动症,无法和其他人正常交流,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以及阅读困难的学习障害等等情况的总称。
其实很多发育障碍只是和正常人看到的世界不一样,人际交往和表达很弱,但在另一方面非常突出。
How did Schrodinger Invent Schrodinger Equation
https://youtu.be/oeFrXp869zE
宇宙6大速度,人類僅僅達到第三,達到第六就可以飛到宇宙邊緣
你好科普
昨天 07:10 · 網易號自然內容作者
关注
中國的科學技術發展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裏落後于那些早早進行工業革命的强國,因為我們在最關鍵的時候錯過了那個“時機”,也導致了我們在近代受到列强的侵略與瓜分。在經過了艱難的抗爭之後,我們終于贏得了民族的解放。
但是對于新中國來說還有着許多發展的阻礙,比如我們的工業水平、生產力基礎都很低,而且還面臨着强國在科技上的封鎖,導致我們只能夠一點點摸索,從頭開始走這條艱難的發展之路。好在中國人民的智慧和意志力拯救了我們的民族,如今我們已經是一個任何國家都不能小看的强大國度。
在各種尖端的科技中,航天科技絕對是一種關乎于未來,關乎于人類命運的種類。如今的中國已經是世界上航天科技最發達的國家之一。
我們完成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組建和使用,成功建立了中國的空間站核心艙,成功地將對月球進行了探索,而我們的火星車也已經正式在另一顆行星上“上崗”……中國在短短數十年裏的航天發展讓全世界無比震驚,我們長久以來孜孜不倦地研究和奮鬥終于取得了成果。
牛頓的力學研究
航天科技的進步是一代代人類在數百年的時間裏積累起來的,如果要追溯這科學理論的“老祖宗”,就不得不說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英國科學家牛頓了。
牛頓最有名的故事恐怕就是他通過蘋果的下落總結出了萬有引力定理,他的“力學三定理”至今都還在指導着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也是現代物理學研究的基礎之一,航天科技自然也不例外。
牛頓對于引力的研究,無疑是為人們指明了研究的方向——我們只有速度夠快才能夠離開地球的束縛。
就像是人類不會在通常狀態下離開地球一樣,我們生活的這顆星球也被太陽的引力牢牢束縛着。那麼為什麼我們的地球沒有像人類落到地面一樣,向着太陽的表面墜落呢?
那是因為我們的行星在圍繞着太陽轉動,地球公轉所產生的離心力讓我們得以和太陽保持一個穩定的距離,太陽系中的其他行星也是如此。而如果我們的速度發生了改變,當其到達一個特定的時候就會發生相對位置的改變,這些速度被稱為“宇宙速度”。
人類能夠達到的宇宙速度
上世紀中葉,人們通過對于運載火箭的研究,第一次突破了地心引力和大氣層的桎梏,到達了地球之外的地方。在火箭的研究過程中,一個困擾科學家們的首要難題就是,我們的速度究竟要達到多快,才能夠讓火箭一直朝着太空飛去而不下墜?
後來經過長期的研究和計算,我們知道了火箭的飛行速度起碼要達到每秒7.9千米才能夠擺脫重力,這一速度也被稱之為“第一宇宙速度”,而突破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類航天發展史上的重要裏程碑。
現在在我們的地球軌道上除了天然的衛星月球之外,還有着許許多多的人造衛星,這些衛星各司其職,有的負責氣候觀測,有的負責地圖導航,還有的負責觀測宇宙……讓地上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其實人造衛星要保持在地球軌道上的運行,並不是速度越快越好,如果速度超過了每秒11.2千米,那麼就會朝着太陽系飛去了,這一速度也被稱之為“第二宇宙速度”。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想要探測太陽系中的其他行星,飛船速度就起碼要達到第二宇宙速度才行。
如果我們的目光想要放得更加長遠,想要離開太陽系所處的位置飛向茫茫的銀河系的話,就需要讓飛行器達到“第三宇宙速度”了,這一速度的值是每秒16.7千米。
令人欣喜的是,人類目前的造物已經能夠達到這個水准,但是我們的太陽系實在是太過于寬廣了,美國發射的“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飛船不停地飛行了數十年,才剛剛到達太陽系的邊緣部分,而且由于電池電量的不足,人類很有可能沒辦法通過它們得知太陽系之外的景色了。
其他的宇宙速度
其實不用特意說明想必大家也可以“舉一反三”,明白我們的宇宙中當然不只是這三種速度。“第四宇宙速度”就是能夠擺脫我們龐大的星系,去探尋更加遙遠空間的速度,這一速度大約是每秒120千米,而且還僅僅是科學家的猜想,因為我們的科技還沒有達到這個水平。
而在“第四宇宙速度”之上還有“第五宇宙速度”,那就是逃離銀河系所處的更大的本星系群的速度,也就是每秒1500千米,這對于人類的制造水平來說已經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天文數字”。
或許你會覺得這已經非常誇張了,但宇宙中還有第六大速度,也是物質世界的“終極速度”,那就是光速。我們之所以能夠觀測到宇宙中其他星系群的存在,就是因為光速已經遠遠超過了第五宇宙速度,能夠擺脫引力來到我們面前。
光速究竟是多少呢?答案是每秒30萬公裏,這也是物質在不扭曲的空間裏能夠達到的最高速度了。理論上來說,光速可以達到我們宇宙空間的邊緣。
宇宙究竟有多寬廣?
既然我們已經知道了速度的極限,那麼我們是不是只要在未來不斷地朝着這個方向努力,制造出能夠達到光速的飛船,就可以在宇宙中自由地穿行了呢?很遺憾,事實可能並不符合我們浪漫的想象,因為宇宙實在是太大了。
就拿我們熟悉的太陽系來說吧,太陽是距離我們最近的恒星,我們和太陽之間的距離大約是8光分,也就是說就連光也要經過八分鐘才能夠到達地球。而再往遠處看看,我們離太陽系之外的距離大約是兩光年,也就是說我們哪怕坐上了光速飛船,也要飛兩年才能夠離開我們的恒星系。
很顯然,在人類最長不過百年的生命裏,要乘坐光速的飛船去遨游在各個星系之間顯然是不現實的。這一結論可能會讓很多人感到失望,既然宇宙中最快的速度都沒有辦法進行星際遨游,那麼我們是不是永遠不能達到我們的目標了?
其實並非如此,畢竟光速的極限是在非扭曲空間的前提下得到的,如果我們能夠將宇宙空間直接進行扭曲的話,那麼我們就可以在極短的時間裏完成“星際穿越”,去往更多的地方了。
宇宙飛船的未來的發展
在了解到這一事實之後,人們也開始改變自己的思路,重新設想未來的宇宙飛船了。以往我們努力的方向都是宇宙飛船發動機的推力,只有不斷地加大飛船的推力,才能夠讓飛船的反作用力,最終達到光速的極限。
但是要扭曲空間的話,顯然只靠推進力是無法完成的,我們需要一種特殊的燃料——反物質。既然我們的宇宙是由物質組成的,那麼反物質就是可以扭曲空間的存在,反物質推進器能夠在宇宙中制造一個“人工蟲洞”,快速完成空間穿越任務。
自從人們提出這個理論以來,無數科學家都在對此進行研究,甚至有一些神秘主義者認為,在美國的“51區”裏存放着外星人的飛行器,這種飛行器就是由115號元素制成的反物質發動機推動的。
當然,我們現在已經合成出了115號元素,證明這個說法無疑是謊言,但也說明大部分物理學愛好者是同意這個說法的。近年來,研究者們已經在空間躍遷和反物質發動機方面有了一定的突破,希望可以早日看到他們的好消息!
結語
人類對于宇宙的探索顯然是永無止境的,但我們也不要因為現在人類在宇宙中的地位而感到泄氣。我們生活在一顆有着46年曆史的星球上,但是我們的曆史不過只有500萬年。
在這500萬年裏,我們又用一萬年的時間發展出自己的文明,用五百年的時間完成了工業的突破,用100年的時間飛上了天空,用五十年的時間進入了宇宙。按照這樣指數級的發展速度,說不定在二十年之後我們就可以突破物質空間的束縛,找到更新的目標呢!
正如帕斯卡爾所言:“人是一根會思想的蘆葦”。我們只是宇宙中連塵埃都算不上的微小存在,但是卻用自己的思想和智慧一次次地突破生命的邊界,到達更加遙遠的地方,更加偉大的境界。
莊子表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真理,正是人類在一代代的發展中展現出來的偉大勇氣,也是人類靈魂的高尚和偉大之處。讓我們向一代代先驅者致敬吧,沒有他們“無用”的研究,就沒有我們今天生活的這個繁榮社會。
2021-08-31
臺大物理劉晟助
新臺幣
16000
其它指定用途(物理系專用款)
2021-08-23
臺大物理劉晟助
新臺幣
9000
其它指定用途(物理系專用款)
2021-05-05
臺大物理劉晟助
新臺幣
4000
其它指定用途(物理系專用款)
The Principle of Least Action 提到...
https://youtu.be/2cnatPTXGhI
https://youtu.be/paUQNbJTiu0
https://youtu.be/celzg5zTjCg
https://youtu.be/8TUVcmBmggQ
https://youtu.be/d7lBQyREEoQ
https://youtu.be/4fMRC0DBD5k
2021-08-31
臺大物理劉晟助
新臺幣
16000
其它指定用途(物理系專用款)
2021-08-23
臺大物理劉晟助
新臺幣
9000
其它指定用途(物理系專用款)
2021-05-05
臺大物理劉晟助
新臺幣
4000
其它指定用途(物理系專用款)
2022-02-24
劉玥晴
新臺幣
220
其它指定用途(台大物理系發展基金)
https://drive.google.com/folderview?id=1WHsWeS6LHHFkiM9hEKVcE_3DBbPbyE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