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北境之旅-banner

談到基隆,大家會想到什麼呢?
是不是和我一樣,廟口夜市的美食立馬在腦海裡衝第一?
然後就是,夏天好熱,冬天好多雨? (笑)

基隆雖然離台北不遠,
但過去常是為了旅遊才前往,
而若撇開美食不談,突然發現自己對基隆好像一點也不了解。
過去談到臺灣的殖民歷史,
總是會先想到九份、淡水等地方,
但曾相繼被西班牙、荷蘭和日本人占領過、
一度是北台灣最繁盛的自由貿易港的基隆,
卻總是自動被略過...
或者說我是完全沒有概念的。
(不知道是以前太討厭唸歷史還是教材真的也沒有著墨太多?)

文化部這一兩年著眼於台灣歷史,
與各地政府合作,推行《再造歷史現場》專案,
將過去的地景、建築、民風文物等,重新活化,並落實文化保存於民眾生活。
而基隆推出的便是「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整合計畫」。


基隆北境之旅-site1


基隆文化局和天下雜誌共同企劃執行,
並給了這個專案一個美麗的名字:《Keelung Replay / 順著北境之路,探索基隆歷史不卡關》
分為兩條路線:
⑴ 回到 1930 年代的摩登基隆
⑵ 和平島考古探險隊

我和朋友受邀參加〈回到 1930 年代的摩登基隆〉的媒體團,
天下雜誌找了在地文史工作團隊「雞籠卡米諾」Mike,
以及致力於古蹟修復的建築師詹益忠老師來為大家介紹解說,
整個資訊量非常豐富,
也因而讓我基隆有全新的認識~
所以在這裡簡單做個記錄。


基隆北境之旅-08


///


基隆港是個 U 型的港灣,
我們通常都只停留在海洋廣場,
但它因為夠深而能明顯的區分出西岸和東岸;
早期日本官員是先住在西岸,
後來港口發展穩建,才慢慢趨往東岸,
而發展成一個融合住宅及休閒娛樂的區域。
〈回到 1930 年代的摩登基隆〉 這個路徑就是帶著大家認識曾經風華的西岸東岸。

主要的景點如下:
① 高遠新村港務局局長官舍
② 基隆建港紀念碑
③ 仙洞巖
④ 旭丘指揮所
⑤ 基隆要塞司令部
⑥ 基隆市定古蹟市長官邸
⑦ 基隆要塞司令部校官眷舍
⑧ 清法戰爭紀念園區
⑨ 大沙灣石圍遺構
⑩ 基隆要塞司令官邸


基隆北境之旅-map


活動官網或文宣是以 "乾小五郎 基隆散步日記" 這樣形式串起各點,
原型人物是 "乾安五郎",在基隆港開發歷史中占有一小席之地的技師。
不過日記故事則是虛構的。

除了這些,在遊覽車上,Mike 也沿途為我們介紹一些基隆的小故事。
比如在地標「KEELUNG」下因人數太少被迫廢除的小學,
熱鬧的街區曾是一間間販售舶來品的委託行,
從哪裡到哪裡曾是過去的沙灣,
當然免不了穿插一些基隆的美味。


噢,因為參訪那天我們很不幸運,
一整天都下著忽大忽小的雨,
雖然對基隆人來說這就是日常,但我們這些準備不全的外地人就是一副狼狽樣 XD
天色也暗得早,所以沒能拍出什麼好照片。
所以文中部份照片會從活動官網中、或是團隊分享的照片來使用喔!


///


① 高遠新村港務局局長官舍
1930 年興建的最高階日式官舍建築,
判斷可能與台灣港埠建設的功臣松本虎太有密切關連。
雖然目前頽圮殘破,也架起圍籬等待未來的修復計劃,
但它是基隆目前保存的日式房舍中最高等級型態,
不僅位於球子山山腰,可俯視基隆港,
還有廣大的腹地。
山腰旁的牆面用得還是如日本城廓那種大石塊砌成,真的可以想見曾經的風華。

高遠新村是從來國民政府來台,
將此撥為基隆港務員工宿舍而命名。


基隆北境之旅-01
基隆北境之旅-02
基隆北境之旅-03
基隆北境之旅-04


② 基隆建港紀念碑
從官舍拐幾個灣,就能來到這基隆建港紀念碑。
它的舊稱是"基隆築港殉職者紀念碑",
當年興建西岸十六號碼頭時,因為錯估地質而發生意外,造成多名職工殉職。

紀念碑的造型很歐式,
有一點歐式風格,乍看又像個火箭似的。
初始是把殉職職工的骨灰放置在基座的中空內部,
但目前骨灰已被移走,基座背面也看得出彌封的痕跡。

這裡正好位於基隆港中間位置,
且是一個高點,
在紀念廣場可看到非常不錯的景致、觀看基隆港區的運作。


基隆北境之旅-05
基隆北境之旅-06
基隆北境之旅-07
基隆北境之旅-07A


③ 仙洞巖 & 佛手洞
參觀仙洞巖前,
Mike 先帶了我們去佛手洞。

沒有想過在熱鬧的基隆港旁就有一個這麼天然的地理景觀,
過去佛手洞和仙洞巖原本是相連的,
呈一個 U 型,可以說是全台灣最大的海蝕洞,
曾經這裡還能聽到絕妙的海濤音,被喻為基隆八景之一「仙洞聽濤」,只是如今已不復在。
後來因為一方傾踏或什麼原因,
也就封了起來,有各別的出入口。

佛手洞裡有許多小洞窟,時寬時窄,可以有不少 "一線天" 的絕景,
其之所以為名,是因為在最裡面的石壁上,
而且是正上方,有個巨大的石手印,
雖然是天然風化,卻維妙維肖,自然真是最厲害的藝術家。


基隆北境之旅-09
基隆北境之旅-10
基隆北境之旅-11
基隆北境之旅-12


而仙洞巖,又稱最勝禪寺,是這個區域最早信奉的寺廟。
寺廟就建在海蝕洞裡,
從清代以來有許多官員來此提字,
石壁上的字跡是為一大看點。

仙洞巖在日治時期供奉辨財天神,
大正 15 年時送來兩座西國三十三觀音像,
後來就以觀音佛祖及三寶佛祖神像為主。

基隆北境之旅-13
基隆北境之旅-14
基隆北境之旅-15
基隆北境之旅-15A
基隆北境之旅-16
基隆北境之旅-17
基隆北境之旅-18
基隆北境之旅-19


④ 旭丘指揮所
離開仙洞巖後,我們搭車來到東岸的旭丘指揮所。
它位於三軍總醫院附近,
但因為處於一條岔路上,長年來被許多人忽略。

旭丘在日治時期曾有台灣八景「旭崗觀日」的美名,
在山崗上是眺望整個港口的極佳地點。
當初這個建築是為了表彰松本虎太對基隆市現代化築港的貢獻,
隨著時代變遷,
它後來變身日本政府的招待所,
日治末期則成了軍事指揮所。
二二八事件中極受爭議的政治人物之一陳儀,被押解到台灣時,就是被囚禁在此。

參觀的時候,整個修復工程正在進行,
應該不久後就能完整的樣貌重現大家眼前。

基隆北境之旅-20
基隆北境之旅-20A


⑤ 基隆要塞司令部
基隆要塞司令部位於祥豐街上,
外觀上是使用暗色系的十三溝面磚,背山面海,還抬高的地坪基礎,整個頗有氣勢。
過去一直是軍事重地,北台灣最高軍事指揮中心,也是基隆所有砲臺設施的核心,
隨著軍營搬遷,也逐漸開放給民眾參觀。
基隆市府也在今年重啟修復計劃,
是沙灣文化廊帶最後一塊拼圖,預計明年將陸續完工,
未來結合歷史文化觀光休閒,將給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覺!

而說到這,我也才知道「沙灣」這個很有代表性的名詞。
在基隆港東岸,約莫安瀾橋一帶,
過去層有一大片沙灣,還設立了第一個海水浴場,
曾經欣榮熱鬧一時,假日大家爭相來玩水~
後來因為築港需求,不只沙灘沒了,還造陸填海成為現在的模樣。

行程中安排了一個休息點,
是個位於原來沙灣上、也是目前離港灣最近的私宅餐廳《窗外有船》
就開在老舊的公寓裡,
從窗外可以看到很美的基隆港。
能找到這個地方主辦單位真的是很厲害~
而我們也在這裡看了一小段影片,了解沙灣的歷史與變遷。


基隆北境之旅-30
基隆北境之旅-31
基隆北境之旅-32
基隆北境之旅-34


⑥ 基隆市定古蹟市長官邸
基隆市第一座整修完成的日本和風折衷風格房舍,
原為私人住宅,
台灣土地株式會社的基隆分部負責人松浦新平的屋子。
後期國民政府來台後,改為基隆市長官邸及員工宿舍。
當日與我們同行的詹益忠老師,就是負責修復這棟宅邸的建築師,
為我們解說了許多細節。

房舍外觀和架構確實相當日式,
但卻有許多小細節受到西洋的影響,
比如在應接室設定了壁爐,但就只是裝飾,無法作用,
壁爐上方可以擺放主人的愛物。
直接嵌入牆壁的玻璃櫃內,也放了許多合照。

這裡也是整個沙灣最好的位置,
海景第一排,幾步路就可以到沙灣海水浴場,離和平島也不遠,
果然是市長才能住的地方呀!


基隆北境之旅-21
基隆北境之旅-22
基隆北境之旅-23
基隆北境之旅-25
基隆北境之旅-26
基隆北境之旅-27
基隆北境之旅-28
基隆北境之旅-29


⑦ 基隆西塞司令部校官眷舍
基隆要塞司令部校官眷舍是這次「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整合計畫中重點重建的建築之一,
也是此行我最喜歡的地點。
主要是由尉官階級的軍人居住,
相較於市長官邸它小了許多,日治時期什麼官位配給什麼樣的房舍,大小規格都有標準,
但它很典型,除了寬闊的通廊和延伸出來的雨庇、煙囟,
還前後都有腹地(官邸就直接貼在路邊了),
種上草坪或栽幾棵樹,整個感覺就舒服。

它原本是有左右相鄰的兩棟,
但市府只修復了一棟,另一棟則只保留了以紅磚水泥打造的地基,
可以此一窺因基隆多雨的氣候而發展出來的設計。
而修復的校官眷設也保留了一些昔日的原構件,
如起居室、茶室就是最原初的檜木建材。


基隆北境之旅-35
基隆北境之旅-36
基隆北境之旅-39


我們參訪當天,
正好是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成果展《浪花天:依海而生的城市》展期第一天,
就辦在基隆要塞司令部校官眷舍,
和對面的要塞司令官邸。
這是第二展區,主題為:眺望
透過當代藝術家的角度,站在歷史的基點上,
將基隆熟悉的日常和未來規劃,
以藝術語彙轉譯,呈現出值得玩味的人文場景。

這裡主要有兩個藝術作品,
室內是吳燦政的〈時間旅程〉,
結合建築原有的窗門與牆面,以抽象和現實的聲音影像,
堆疊出關於這座城市的想像。
戶外則是設於隔壁棟的莊志雄和林哲緯的〈長生之海〉,
在地基上固定鐵架,並以落地生根、樹枝條、光為媒材,
還用白色紗網模擬成浪花,呈現出日月不同的風景。
可惜了天時天色太暗又下雨,沒能好好欣賞它的美。


基隆北境之旅-37
基隆北境之旅-38
基隆北境之旅-40


⑧ 清法戰爭紀念園區
在去對面的官邸之前,我們先到了旁邊的清法戰爭紀念園區看看,
主辦方請來了在地當了二十幾年的里長來為我們解說,
關於這個法國公墓的故事。

這裡就是昔日的大沙灣海水浴場,
但在更早之前,19 世紀時是清法戰爭的古戰場,
為了紀念犧牲的法國軍人所建,
後來雖因築港需求將沙灘變成貨櫃碼頭用地,
但這座公墓猶是被保存了下來,
至今每年 11/11 都會有法國在台協會及歐洲學校的人來獻花。
中元節時,還會一同為這些法軍遺魂普渡誦經,
是不是覺得他們會聽不懂?
里長笑說:「都過一百多年,他們也應該歸化了吧?」


基隆北境之旅-47
基隆北境之旅-48


⑨ 大沙灣石圍遺構
「石圍遺構」則是一個過去大沙灣砲臺原來的防禦石圍,
但因曾受砲擊、長年海水侵蝕,
再加上早年地方建設沒有文物保存的概念,
如今只剩下短短一截,像個立柱般的存在...
但就歷史意義來說,它還是有著頗重要的代表性。


基隆北境之旅-41


⑩ 基隆要塞司令官邸
基隆要塞司令官邸,落成於 1931 年,它曾是日本商人流水伊助的住宅。
流水伊助創設公共馬車業務,
從基隆火車站到八尺門,是基隆最早期的公共巴士事業體。
在成為官邸後,後來由李姓人家買下居住,
直到 2006 年由市府公告為市定古蹟,
又到了 2020 年在這個場景再造的活動推撥下,才修復完成,開放民眾參觀。
它也是個和風折衷的建築,融合了一些洋式風格的生活習慣,
庭園中還有個小池塘,在基隆也是少見的。


基隆北境之旅-49
基隆北境之旅-50


而《浪花天》將這設為第一展場,主題是:時光之廊
從基隆歷史縱剖面切入,結合動畫影像、聲音採集,再加上文史資料,
娓娓道出基隆的歷史片段與生活場景。
當中有個將六條長布幕以斜掛式呈現影像,我覺得非常厲害,不容錯過!


基隆北境之旅-51
基隆北境之旅-52
基隆北境之旅-53
基隆北境之旅-55
基隆北境之旅-56
基隆北境之旅-57
基隆北境之旅-58


///

如果你也完整的讀到最後,
是否也同我一樣訝異,原來一個小小的基隆港有如此豐富歷史。
基隆港是台灣百年歷史中極重要的開港都市,
不管在戰略、商業都占有一席之地,
時日至今也承載了大大小小的故事,
所以再訪基隆時就別只是去廟口夜市了,
還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去探索的呢!


基隆北境之旅-65


整個基隆慢慢在活絡起來,
有一種文藝復興的氛圍冉冉升起...
我相信基隆會越來越不一樣。
十月時《天下雜誌》有在 "活動通 Accupass" 辦過幾場實體導覽,
也許之後應該還會再舉辦,或有類似的活動,
如果大家看了有興趣,
可以密切關注《天下雜誌》或向相關單位許願喔!

噢,活動最後我們拿到一個餐盒,
蒐集了幾個基隆知名小吃:燒賣、紅燒肉、豬肝腸、蛋腸、吉古拉和大腸圈...
淋了半天的雨多少覺得濕悶不耐,
但這餐盒整個要拯救了我!
重點是~都好好吃哇!愛死!(怎麼最後還是用食物做結尾?哈哈哈哈
總之謝謝蚯蚓文化的用心~~~


基隆北境之旅-66


感謝 基隆市文化局天下雜誌蚯蚓文化 邀請踩線,雞籠卡米諾 協助導覽。


///


﹏﹏﹏﹏
相關網站
﹋﹋﹋﹋
▪ 基隆北境活動網站 https://event.cw.com.tw/keelungreplay/home/
▪ 基隆市文化局 https://www.klccab.gov.tw/
▪ 雞籠卡米諾 https://www.facebook.com/keilangcamino/
▪ 蚯蚓文化 https://www.facebook.com/JoinCultureTW/

arrow
arrow

    程小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